19年从警路,《人民公安报》是我的老师,也是我的朋友。
2004年,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。从警第一站是派出所,当时我要学习业务知识,除了在工作中学习、向同事请教,《人民公安报》也是我的老师。
派出所和邮政局相邻,邮递员投送多在中午,每次拿到报纸,我都要抢着看几篇,然后再去吃饭,回来再接着看。每次看到与派出所业务有关的文章,我就摘抄下来,或者等同事们看完后再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。聚沙成塔,到我离开派出所时,已经累积了厚厚的一本。
在派出所工作几个月后,我结合招警考试和岗位工作,写了一篇随笔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投稿到《人民公安报》。文章被采用了,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。第二年5月,我被抽调到政工室负责宣传工作,更需要加强学习,强化文字功底。我便经常将《人民公安报》带回家,晚上孩子写作业,我就在边上看报纸。我一篇篇反复阅读,揣摩遣词用句、布局谋篇。看完后我将报纸收好,有时候写稿遇到瓶颈,我就翻一翻报纸寻找思路。
渐渐地,我撰写的文章开始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。抽调的第二年,我正式调职到政工室,成为一名专职宣传员。我工作的劲头更足了,在采写新闻稿件之余,我进一步打开视野,收集素材,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感,撰写随笔《看不见对手的较量》《六尺巷解纠纷》《声音的使命》《靶纸上开出的花》等稿件,都刊登在《人民公安报》上。
记得有一天,我忽然接到《人民公安报》一位编辑的电话。原来是几天前,我根据一位女民警帮助辖区贫困户卖豚的事,写了一篇《卖豚记》,编辑收到稿件后,因没见过文中的“豚”,便打电话向我了解。我告诉编辑,“豚”是一种家禽,外形像鸭子和鹅,比鸭子大、又比鹅要小一些。后来,编辑还根据文中的描写手绘了一幅配图。看到报纸,我欣喜万分,将其收藏起来。
19年来,《人民公安报》一路指导我、激励我,陪伴我成长收获。19年来,我在《人民公安报》发表稿件100余篇,每一次发稿,对我来说既是鼓励,也是前行的动力。
(作者单位:安徽省青阳县公安局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